北京时间3月15日,2025年世界冰壶锦标赛在加拿大卡尔加里拉开帷幕,中国冰壶队在首场比赛中以8比6战胜传统强队瑞典,迎来开门红,本场比赛,中国队派出了以年轻选手为主的新阵容,四垒手王雪婷和三垒手李昊的默契配合成为取胜关键,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队冲击奖牌奠定了信心,也让国际冰壶界看到了中国新生代选手的潜力。
新秀挑大梁,战术执行精准
本届世锦赛,中国队大胆启用新人,平均年龄仅24岁的阵容在赛前并不被看好,首局比赛中,王雪婷便以一记精准的“双飞”击打清场,为中国队拿下2分,瑞典队虽在第三局利用后手优势扳平比分,但李昊在第五局的关键“占位壶”成功限制对手进攻,半场结束时中国队以4比3领先。
“我们赛前研究了瑞典队的录像,发现他们擅长在比赛中段发力,所以制定了前半场抢分的策略。”中国队主教练张伟在赛后采访时表示,这一战术在第七局收到奇效:瑞典四垒手尼克拉斯·埃丁出现罕见失误,打甩力度不足留下空当,王雪婷趁机完成“偷分”,将比分扩大至6比4。
瑞典队顽强反扑,中国小将顶住压力
经验丰富的瑞典队在第八局展开猛烈反击,埃丁连续两记“打定”扳回2分,将比分追至6比6平,关键时刻,中国队的心理素质经受住考验,第九局中,李昊的“轻磕进营”为中国队创造得分机会,王雪婷最后一投稳稳将壶停在圆心,再得1分,第十局瑞典队试图制造复杂局面,但中国队防守严密,最终以8比6锁定胜局。
“最后一局我的手心全是汗,但听到队友喊‘好冰’的时候,心里就踏实了。”首次参加世锦赛的王雪婷坦言,技术统计显示,中国队本场成功率高达85%多多28,远超瑞典队的78%,其中王雪婷的四垒击打成功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1%。
国际冰联点赞“亚洲力量”
赛后,世界冰壶联合会官网以《东方新势力崛起》为题报道了这场比赛,特别指出中国队的战术创新:“他们用‘快速冰面+主动进攻’的打法打破了欧洲队伍对慢速冰面的依赖。”国际冰联技术委员会成员马克·约翰逊评价道:“这支中国队让人想起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日本女队——年轻亿万28、无畏且技术细腻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队本场使用了新型冰刷,其碳纤维材质能更精准地调节冰面温度,器材供应商透露,该装备专为卡尔加里高原气候设计,可减少10%的摩擦力,这一细节引发多国教练组关注,瑞典队已表示将在后续比赛中申请试用同类装备。
历史突破背后的“冰雪耕耘”
中国冰壶协会秘书长刘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这场胜利是“十年青训计划”的成果:“从2015年开始,我们在东北三省新建了23个专业冰壶馆,每年选拔200名青少年接受系统训练。”中国注册冰壶运动员已突破5000人,较2018年增长3倍。
商业化运作也为项目注入活力,本赛季,中国冰壶联赛吸引到4家顶级赞助商,赛事直播首次登陆欧洲体育频道,体育营销专家林浩分析:“王雪婷等选手的明星潜质正带动冰壶破圈,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冰壶产业规模将突破20亿元。”
明日迎战东道主,中国队谨慎乐观
根据赛程,中国队将在明日迎战东道主加拿大队,后者在首日比赛中以9比3大胜挪威,状态正佳,张伟教练表示已做好针对性部署:“加拿大队的哈里斯擅长旋壶进营,我们会加强中区防守。”卡尔加里当地媒体则提醒观众关注“中加三垒对决”——李昊与加拿大名将布拉德·古休的控场能力较量,可能成为比赛转折点。
赛场外,这场胜利也点燃了国内冰壶热,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比赛结束后2小时内,冰壶周边商品搜索量暴涨150%,北京某冰壶俱乐部经理透露:“今天接到30多个咨询电话,都是家长想让孩子学冰壶的。”
随着冰雪运动“南展西扩”战略推进,成都、昆明等南方城市陆续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冰壶场地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颖川表示:“下一步将启动‘校园冰壶推广月’,让更多青少年接触这项智慧运动。”
这场胜利或许只是开始,正如国际冰壶名人堂成员维基·卡拉多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:“当中国队开始赢得世锦赛首战,意味着冰壶世界的版图正在重塑。”
(完)